紫菜,為連云港市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北宋年間的《太平寰宇記》就有“紫菜產在郡(指海州)東北七十五里海畔石上,舊貢也”的記載?梢,連云港沿海礁石上生長紫菜,歷史較為悠久。 1964年連云港沿海人工養殖紫菜試驗成功后,養殖面積迅速擴大。1989年利用外資,引進整套加工設備,加工出口,F全市紫菜年產已達2億張,為全國最大產地。
連云港海域紫菜,有甘紫菜、條斑紫菜、壇紫菜等品種,為紅藻門、紅毛菜科,色紫成褐綠,體扁平,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條斑紫菜還有藥用功能,適于防治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腳氣病等。
1964年連云港沿海人工養殖紫菜試驗成功后,養殖面積迅速擴大。1989年利用外資,引進整套加工設備,加工出口,F全市紫菜年產已達2億張,為全國最大產地。
沙光魚,好美好浪漫的名字哈,這種魚在我們那是最常見但也是人們最愛吃的一種魚,可以說天天吃都不會厭的,此魚無鱗無腥味,不過海魚好像都沒鱗的,可能海魚的鱗都退化了吧。
據說沙光魚只有連云港海域有,以前去過別的海濱城市回來的人也都這么說,到網上搜了一下,確實都這么說滴。
沙光魚的經典吃法有兩種:紅燒、做湯。有多好吃,我的文字是無法言表的,反正在家時,像馬鮫魚、沙丁魚、帶魚(東北這邊叫刀魚)等等,這些我基本是不吃的。我一直覺得海魚越小越好吃。
沙光魚生命力很強,從市場買到家都還是活蹦亂跳的,去處內臟后,還可活好長時間,每次下鍋稍不注意就跳了出來,濺得到處都是油水
沙光魚做出的湯乳白乳白的,既鮮美又有營養,也可以放些掛面到湯里,這也是我們那經典的一種煮面吃法。
最喜歡吃沙光魚腮幫處的那兩塊肉,這兩塊肉跟其他地方的肉不同,呵呵。還有,沙光魚的魚干也特好吃,吃起來特香 。
沙光魚,也是只有一根主刺,主刺曾三棱錐型,不像很多魚的主刺曾偏平的那樣。肉中無刺,跟馬鮫魚、沙丁魚一樣。但沙光魚的主刺很軟,基本可以不吐刺地整條吃,包括魚頭
入海的咸水河以及對蝦塘里也有沙光魚,很多靠河靠對蝦塘的人都經常出釣的,釣沙光魚用海螞蟥做誘餌,不用魚鉤,沙光魚只要咬住食物了,一直拎到岸上,它都決不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