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水晶飾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不管是戒指、耳環還是手鏈、項鏈,都成為人們佩戴的時尚飾品。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人們還對水晶球情有獨鐘,喜歡將它們擺在家里或辦公室里,認為水晶球有靈性,能保平安,帶來財運。不過天然水晶不想看起來那么晶瑩剔透,它也有瑕疵,我們在選購飾品的時候要注意。此外,我們還要掌握水晶的評價依據、選購方法,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在琳瑯滿目的水晶飾品中選到心儀的水晶。
一、水晶的常見瑕疵有:
1.隱裂紋
在透明的水晶中,隱裂紋呈亮晶晶的片狀,有時還會有暈彩效應。這些裂紋是水晶在生長過程中,遇到外力擠壓而在內部產生的一些隱形裂紋,隱裂紋在芙蓉石、紫水晶、白水晶球及白水晶柱中都很常見。有的裂紋后來被物質填充,形成愈合的裂紋,也就是原來的裂紋又長住了。這種裂紋對水晶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
2.棉、云霧或渣狀包裹體、雜質在透明水晶內部有霧蒙蒙的現象或是感覺里面像有棉絮狀、渣狀物質一樣的包裹體,這些包裹體的存在,影響水晶的整體美觀。還有的水晶內局部含有黑斑或其他顏色的斑狀物質,與水晶整體不協調,被視為水晶的雜質,有這種雜質的水晶是次品。
3.裂紋
水晶形成后由于外力作用或某種人為原因使水晶產生大的裂隙或裂紋,這種裂紋有大有小,對水晶的影響也有大小之分。
4.生長缺陷
水晶表面坑洼的地方,有的深,有的淺,這是水晶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并非是人為造成的損傷。缺陷位置本來包有其他礦物晶體,由于包裹體和水晶結合部位的結合力不強,當表面拋光時,礦體脫落,留下空位。這種缺陷在綠幽靈、鈦晶、金發晶上都比較常見。
5.損傷
損傷是指水晶由于加工或不小心摔掉、碰撞等原因,人為造成的損壞。它可以是破口,也可以是凹坑等。
二、水晶的評價依據
對水晶進行評價主要依據其顏色、透明度、大小、凈度、特殊圖案及是否有光學效應等方面。以顏色純正,濃度較高,內部無瑕為好。種類上紫晶最貴,其次為黃晶、煙晶、無色水晶和芙蓉石。有特殊光學效應的水晶的價格更高。
1.顏色、透明度
一般而言,紫晶和黃晶是水晶中價值較高的品種。兩者進一步的分級是據其顏色的深淺,顏色較深的為A級,稍淺的為B級。一般顏色較深的價格高,但要以不深暗為標準。顏色包括兩種,一種是水晶本身的顏色,另一種是內部包裹體的顏色。水晶本身的顏色要艷麗、純正,分布要均勻,不能太深或太淺,如澳州玉、藍玉髓、紫晶、黃水晶,其價格就高。無色的水晶內含包裹體的顏色艷麗,其價格也高,如鈦晶、綠幽靈、紅兔毛。紫水晶一般以稍有云狀物、顏色深紫、晶體通透的為上品。
按照透明度指標,水晶越透明,價格越高,好的透明的水晶加工出的成品晶瑩剔透、光輝耀眼。透明度高的水晶能提升顏色的艷麗,否則顯得呆板無靈性。光學水晶要求全透明、無雙晶、無雜質。工藝水晶要求透明、少裂、少瑕疵。熔煉水晶要求透明,可有較多裂紋。三者價值依次降低,熔煉水晶只能作為熔煉水晶玻璃的原料。在工藝水晶中,晶體較大的,可用來做水晶眼鏡和雕刻高檔工藝品,因而價格較高。
2.特殊圖案及包裹體
玉石紋理如果能形成美麗的花紋、圖案,其價格就高,如瑪瑙內紅白相間的色帶有規律地排列,形成纏絲瑪瑙時,碧玉中的不均勻顏色形成一種風景圖案時,材料的價值將提高。當水晶內包裹體形成美麗的圖案時,如幽靈水晶、風景水晶,或者針狀包裹體呈束狀排列時,其價值都高于普通的水晶。圖案越美觀、越有意境越好。
發晶的價值取決于發的顏色、罕見性及大小,一般是發色鮮艷、塊度大的價格高。水膽水晶的價值主要取決于水膽及晶體的大小、透明度的高低。如果水膽較大并有一定形態,便可加工成較為珍貴的工藝品。另外水膽中的水也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通過它們可了解幾百萬年前地球上水的成分及變化。
3.塊體大小
水晶的價值還與塊體大小有關,同樣的顏色和凈度級別,塊越大越難得。有時候質量級別雖然低一些,但塊體夠大,也可能價格高于高級別的小晶體。
4.凈度
無色水晶以晶瑩美麗、潔凈透明著稱。衡量無色水晶主要看它的純度,越純、越透明越好。干凈的、無瑕疵的、雜質少的價值就高。無色的水晶如果很臟,就沒有利用價值。
5.質地
雜質、裂紋越少越好。質地好的水晶制品,應看不到星點狀、云霧狀和絮狀分布的氣液包裹體或組成玉石的顆粒。有裂紋、斑點,則屬于次品。
6.加工工藝
水晶及其石英巖類玉石是中低檔寶玉石,雖比不上鉆石、紅藍寶石的高貴,但在加工中如果構思巧妙而且加工精細,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如中國傳統的瑪瑙“蝦盤”、“龍盤”、“水漫金山”(水膽瑪瑙擺件)都被譽為國家級寶玉石。
水晶的價值根據品質、塊體的大小、美感和產量多少的不同相差較大。遇到好的天然水晶要敢于下手,但好的水晶一般大家都想得到,值與不值,就要看經驗了。由于天然水晶的開采和制作原因,沒有瑕疵的水晶很難得到,純凈的飾品要達到與合成水晶媲美的品質,實在是很難得。另外,由于水晶的特性,在佩戴過程中,也會改變其等級,比如因為某種原因,有可能會逐漸產生較大裂紋。